首页 / 校园动态/ 正文
提质增效!信息工程学院精准开展教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
  •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 时间:2025-01-03
  •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过去的一年里,信息工程学院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精心筹划并实施了涵盖师德师风、学术前沿、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专业竞赛、毕业论文指导等六大主题的30场专家专题培训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宽阔的交流平台,为学院教师能力提升全方位赋能,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筹划,领导班子集中讨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教师能力提升的目标与任务,详细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积极征求、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建议,结合教师需求,调整优化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更加贴合学院实际,力求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分类开展精准培训

为满足学院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学院积极与一线教师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选择培训专家到确定培训内容,此次系列专题培训活动与学院实际、教师实际紧密结合,培训分主题精准开展,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1.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与师风师德

对于教师而言,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首当其冲应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系列专题培训第一讲,学院就安排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引领全体教师明确责任与使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223145347

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现场

2.以学科前沿带动科研能力提升

学院邀请多位专家就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讲座内容包含“开源鸿蒙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AIGC编程时代”、省厅项目的申报等。不仅拓宽了教师的学术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灵感。通过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教师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研究方向,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440726dc732ba3596bfb0c4827a1100

省厅项目的申报讲座现场

人工智能技术讲座现场

3.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为促进教学改革,学院先后组织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规划”“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规划”“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及思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各专业公开课等专题讲座,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现代教育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内容。通过学习,推动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学效果。

P1279322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规划讲座现场

P127933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讲座现场

P1279532

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及思考讲座现场

4.提升实践技能与工程应用能力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这就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行业专家,学院举办了“机器学习与多领域交叉学科”“进化算法及其在组合中的应用”“Handle标识解析系统(技术篇)”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讲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并为广大教师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机会。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讲座现场

c8864b1afbcac0a1278819f212cf8eb

进化算法及其在组合中的应用讲座现场

5.加强学科竞赛指导能力

学院通过专题讲座,加强了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能力。讲座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竞赛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如何打造“挑战杯”创业计划优秀作品等。讲座中,教师们学习了如何指导学生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等,提升了他们在竞赛指导方面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分享了竞赛获奖案例和成功经验,激励教师们积极参与竞赛指导,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助力。

微信图片_20240520170212

如何通过竞赛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讲座现场

如何打造“挑战杯”创业计划优秀作品讲座现场

6.强化毕业论文撰写指导能力

在信息工程学院致力于提升毕业论文撰写质量的努力中,教师群体能力提升占据核心位置。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计算机类毕业论文,教师们积极参与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如如何撰写计算机类本科毕业论文等。这些活动不仅深化了教师们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前沿的理解,还强化了他们在论文选题指导、研究方法应用、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论文撰写规范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通过分享最佳实践、交流教学心得,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和学术素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高质量的指导,从而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509868f83cb1db3189257172a4636ca

如何撰写计算机类本科毕业论文讲座现场

巩固效果 反响热烈

专家讲座活动结束,学院各教研室开展研讨交流是此次培训安排的必要一环。各教研室围绕培训中的核心内容和亮点,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系列研讨议题。这些议题不仅涵盖了培训中提到的最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还深入到具体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科研成果与教学融合等多个层面,同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们也进行了深入剖析,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实现了经验共享与智慧碰撞,旨在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教学的动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图片.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教师代表魏聪媛老师:回顾2024年我所参加的学院举办的 30 多场专题讲座,于我而言是一场收获满满的成长之旅。在专业知识层面,从网络空间安全到虚拟现实技术,从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到SCI期刊发表要点,一场场讲座如同知识拼图的碎片,不断完善着我对信息工程领域的认知架构,使我在面对教学与科研任务时更具底气。思维方式上,专家们对复杂问题的独到剖析,让我学会跳出固有框架思考,如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探讨中,启发我在工作中尝试多种路径解决问题,提升了创新与应变能力。同时,讲座中的交流环节锻炼了我的表达与沟通技巧,与大家分享见解、互换资源,为个人发展开辟了更多潜在路径,切实感受到自身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逐步提升与蜕变。

ebbf6af935e173693d895d5390c6b42

大数据教研室教师代表李佳益老师:一次次讲座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深刻碰撞。技术前沿的探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仅更新了专业知识,也拓宽了教学视野;跨学科融合的案例分享,激发了我们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合作;讲座中提到的在线教学工具与虚拟实验室,为课堂增添了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讨论,让我们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与伦理观念的重要性。这些讲座不仅为我们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我们教师还收获了潜在的科研合作机会,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成长。信工学院的讲座是学院教师自我提升与学术交流的宝贵平台,为教育创新与科技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225110953

软件工程教研室教师代表辛凤凡老师:今年以来参加了学院组织的 30 多场讲座,我收获颇丰。在教师科研能力方面,我学到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拓宽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科研能力。讲座中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白科研要立足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能力提升上,接触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让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讲座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网络工程教研室教师代表王畅老师:作为网络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参加今年学院组织的30多场专家专题讲座,我深感获益良多。这些讲座开拓了我的专业视野,为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指导。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讲座中,我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为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与SCI期刊发表要点》讲座让我认识到论文写作的严谨性与表达精准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在SCI期刊中高效展示科研成果。此外,《如何开始确定研究方向,以系统文献综述为例》让我掌握了梳理研究热点、明确方向的系统方法与工具。这些讲座不仅强化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路径,也激发了我在网络工程领域持续探索与创新的热情,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提供了新思路。

微信图片_20241225084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教师代表范颖锐老师: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的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针对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多轮次专题讲座活动,这些专题讲座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全新的思考。我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将把所学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也期待学院能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讲座,为我们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